作者:刘晨明
【资料图】
过去一周,在没有新增明显利空的情况下,悲观情绪进一步演绎,可以一定程度 视作市场临近底部的特征之一。A 股市场中不同的行业和风格,可以大体分为三类资产:
(1)总量经济强相关的板块(顺周期),最典型的是白酒、港股互联网,当然还 包括一些传统周期和制造业
(2)稳定类资产(高股息),典型的是类公用事业的行业
(3)具备自身产业周期的板块(成长),典型的是 TMT、新能源、医药、军工等 当前市场处于底部的位置,不妨再梳理下这三类资产的逻辑和状态。
1. 总量经济强相关的板块(顺周期)
6 月股债收益差跌破-2X 之后,我们对市场的判断转为谨慎乐观——即在-2X 附近有支撑, 但在复苏的路径更清晰之前,反弹的空间可能也有限。对顺周期板块的判断,我们总结为跌破-2X 之后的【三步走】:
1、三步走第一步:-2x 到-1.5x,会议和部分基本面数据企稳提供了契机(300 涨幅 10%)。
2、三步走第二步:-1.5x 到-1.0x,按照过去经验需要有能够大幅扭转预期的政策落地(300 涨幅 20%)。
3、三步走第三步:向均值甚至均值以上回归,需要有重大需求引擎形成 ROE 主升浪(顺 周期板块的牛市)。
6 月以来的市场也大致印证了我们的判断,6 月沪深 300、上证 50 以及港股、商品同时企 稳;7 月末会议之后,市场情绪出现了一个小高潮。过去一周市场又集中定价了一些负面 因素(碧桂园亏损和债务问题、信托产品逾期、拜登签署“对华投资限制”等),上证指数再度跌破 3200 点,抹去了 724 政治局会议以来的大部分涨幅,市场情绪再度转冷。
对于顺周期板块的三步走,我们还是维持之前的判断,今年先看第一步。
这里我们再解释两个细节:
(1) 股债收益差的模型,背后的统计学意义是假设其接近于正态分布,那么突破+-2X 标准差的概率应该不超过 4.5%。因此,这个模型仅仅适用于类似于沪深 300 这样 代表总量经济的核心公司构成的指数。但是创业板、科创板、中证 1000、国证 2000 等指数波动太大,大多不符合正态分布,因此不适用于这个模型。
(2)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变化,总量经济强相关的板块的内涵到底是什么?我们觉 得这其中具备比较显著的β的方向,还是白酒、港股的互联网、股份行,尤其是 前两个,不论中国经济是地产基建主导、还是出口制造业主导、或者是未来可能 的新兴产业、服务业、消费等等,他们的β可能都比较显著地来自中国经济,核 心是他们的业务都是既 ToC、又 ToB,既取决于中国企业部门、又取决于中国居 民部门。而其它周期和传统制造业,可能要考虑供给侧、海外渗透率等复杂因素, 更多体现为α的机会。
2. 稳定类资产(高股息)
首先,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说,高股息策略表面上来讲是赚的股息和分红的钱,但事实上来讲,高股息背后的本质是两个方面:
(1) 一是稳定的 ROE 和现金流,只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创造能力,才能保证未来的分红是可持续的,否则阶段性的高分红,对于估值模型来说是没有意义的。
(2) 二是在低估值的位置买入。这一点显而易见,只有低估值的时候,股息率才更有吸引力。估值上升后,股息率也自然下降。
其次,从自上而下的贝塔角度来讲,我们第一部分提到的股债收益差的模型,也可以很好 的让我们去区分稳定类资产和顺周期类资产的相对强弱关系。
一般来讲,当股债收益差从+2X 标准差往下走的时候,意味着经济预期越来越悲观,那么 这种情况下,稳定类资产是越来越占优的。比如说 21 年的年中到去年的 10 月份,稳定类资产是持续性占优的。
但是,当股债收益差触及到-2X 标准差附近开始往上走的时候,顺周期资产一般会相对更加占优,比如像去年十月底到今年春节的反弹过程当中,就是顺周期的白酒和互联网大幅 度的反弹,但是稳定的资产就不怎么占优了。
所以,在当前的这个位置上,股债收益差在-2X 标准差附近,如果像我们第一部分中预测 的,今年可能完成三步走的第一步,那么对于顺周期的资产,相对于稳定类资产,可能有 一定的超额收益空间。
不过从中期维度来说,如果总需求找不到新的发动机,不能形成顺周期板块 ROE 的上行趋 势,那么三步走的第三步就不太容易完成。也就是说,股债收益差可能就是在-1X 到-2X 标准差之间震荡,那么这种情况下,稳定类资产作为部分仓位,还是有一定的布局意义, 但前提是必须买的相对便宜。
3. 具备自身产业周期的板块(成长)
由于今年处在 AI 产业周期、机器人产业周期等科技产业周期的初期,因此对板块业绩贡献 有限,市场更多的聚焦在产业进展情况,因此预期的演绎可能波动会比较大,这时候我们 可能需要去关注短期情绪指标拥挤度——成交额占比情况。而从今年两轮 TMT 行情来看,成交额占比这个情绪指标对于短期行情指引还是较为有效的, 比如 TMT 板块的成交额占比在今年 3 月底 4 月初和 6 月下旬大跌分别接近 19-20 年的高点,随后主要细分方向超额收益陆续见顶回落。
但成交额占比是个短期指标,在达到前高后,往往意味着短期对利好钝化、对利空敏感,波动可能会放大,这个时候可能不建议买 入,但是不一定是卖出信号,因为成长赛道中期走势仍然取决于产业周期的变化。而从当前拥挤度来看,TMT 整体拥挤度相比于 6 月高点明显回落,接近 2 月初位置,主要细分行业处在近一年 50%-60%的位置。
目前 TMT 方向成交额占比回落至近一年 50%左右分位(接近 2 月初的位置),人工智能指 数也回落到近一年 53.7%的位置(同样接近 2 月初的位置);具体看细分行业,通信整体回落至 60%分位数水平,光模块也回落至 80%分位数以下;传媒(游戏)、计算机相关的(云 计算、操作系统、信创等)回落幅度较大(40%-60%分位);电子拥挤度当前位置最低,除 了消费电子在 40%左右的分位数以外,半导体已经在近一年极低的分位数位置。
从涨跌幅来看,本轮调整中,人工智能相关方向基本已经达到了历史平均调整幅度(20% 左右),大跌之后调整的交易日也达到了历史均值下限情况(40-60 个交易日)。
总结而言,当前 TMT 板块拥挤度消化的比较充分,调整的幅度也达到了历史均值,调整的 时间也达到历史均值下限,后续重点关注相关方向带来的催化,比如英伟达的财报情况(北 京时间 24 日凌晨)。
今年上半年以来,成长板块的机会大多以主题投资为主,估值的波动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势, 除非是在估值高位兑现,否则大部分的机会都属于坐过山车。我们在未来一个阶段,更多的想寻找一些能够形成戴维斯双击的板块。
也就是明年业绩有改善可能的方向,而且尽量是需求不完全依赖于总量经济的板块,因为 未来的情况可能更像 13-14 年——找不到重大需求引擎下的库存回补,只能带来 ROE 的企 稳而不是全面回升。因此,业绩的改善可能尽量要找到一些外需的逻辑或者是创新的逻辑。
从日历效应的角度来说,当年景气度最高的方向,一般在 9 月份左右就可以按照转年业绩做估值切换了。但是当年业绩不佳的板块,往往在 Q4 开始做下一年的展望,看看哪些在 转年能够出现业绩改善或者困境反转的情况。
因此,如果市场预期一些板块明年业绩大概率能够改善,那么从 Q4 开始,这类板块很可能也会出现估值上的修复。
于是,我们的目标会锁定在具备这样特点的板块中:
(1) 过去 2 年经历了戴维斯双杀,目前估值、业绩和机构持仓都在底部。
(2) 有一些外需逻辑,或者是有创新的可能性。
初步来看,同时从 21 年 Q4 开始戴维斯双杀的半导体周期、新能源车中游、CXO 和创新药一定程度上具备这个特点。但是过去几年,这类板块的产能格局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 的变化,所以未来可能更多是白马龙头的结构性戴维斯双击的情形。
风险提示:宏观经济风险,国内外不可预测事件风险,地缘政治摩擦风险等。